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笔趣晋升阁

笔趣晋升阁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中国野史大甩卖 > 第6章 赵高

第6章 赵高(1 / 2)

据《史记》记载,赵高是“诸赵疏远属也”,是赵国宗室的远支。当年秦灭赵时,他的家族沦为俘虏,父亲因罪被处以宫刑,母亲被罚为奴婢,赵高自幼便在屈辱中长大,入宫成为宦官。

赵高天赋极高,很快在宫中崭露头角。他精通律法,能熟练背诵秦律条文;擅长书法,与李斯、胡毋敬并称“秦三书家”;更懂得揣摩君主心意,做事滴水不漏。秦始皇看重他的才干,任命他为中车府令,掌管皇帝的车马仪仗,后来又让他兼管符玺令事,负责皇帝的印玺和诏书起草。

赵高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关系亲近。胡亥是始皇晚年最宠爱的幼子,却生性懦弱、贪图享乐。赵高抓住这一点,以“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”为名,刻意迎合他的喜好:胡亥想偷懒,赵高便替他完成学业;胡亥想玩乐,赵高便为他寻觅奇珍异兽;胡亥犯错,赵高便巧言辩解,将过错推给他人。久而久之,胡亥对赵高产生了绝对的依赖,甚至称他为“老师”,凡事皆听其主张。

赵高表面上勤恳忠诚,暗地里却谋划着掌握秦国大权,而机会很快就来了。
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突发重病,弥留之际,始皇召来赵高,让他草拟遗诏,命扶苏“与丧会咸阳而葬”——这道遗诏,暗含让扶苏继承大统的意思。赵高接过遗诏,看着始皇微弱的呼吸,心中的野心瞬间爆发:若按遗诏行事,自己多年的布局将毁于一旦;若篡改遗诏,立胡亥为帝,自己便是拥立之功,从此可掌控秦朝大权。

他没有立刻发出遗诏,而是将其藏起。七月丙寅日,秦始皇在辒辌车中驾崩,享年五十岁。赵高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——他知道,一旦始皇驾崩的消息传开,扶苏若得知遗诏内容,必会率军回咸阳,届时自己再无机会。他命人将始皇的尸体继续放在辒辌车中,每日依旧献上膳食,百官奏事也由他代为传达,又让人在车上载满鲍鱼,以掩盖尸体腐烂的气味。这支庞大的东巡车队,就这样在“始皇尚在”的假象下,缓缓向咸阳进发。

车队前进的路上,赵高找到胡亥,说道:“皇上去世了,没有下诏封其他儿子,只给长子扶苏写了一封诏书。扶苏一回到咸阳,就会被立为皇帝,而你却连一寸封地都得不到,这该怎么办呢?”

胡亥一开始还有些迟疑,说:“本该如此啊。我听说,贤明的君主了解臣子,英明的父亲了解儿子。父皇去世了,没有分封我们这些儿子,我们听从父皇的安排!”

赵高说,“只顾小的道义而忽略大的利益,以后一定会有灾祸;犹豫不决,以后一定会后悔。果断勇敢地行动,连鬼神都会避让,以后一定能成功。”胡亥最终还是抵挡不住权力的诱惑,点头答应了。

但赵高深知,仅凭胡亥的同意远远不够,必须说服丞相李斯。李斯是百官之首,若他反对,篡改遗诏之事绝无可能成功。于是,赵高主动找到李斯,展开了一场堪称“教科书级”的心理博弈。

赵高先试探着问李斯:“皇上去世了,留下诏书给长子(扶苏),让他回来参与丧事,到咸阳后立为继承人。诏书还没送出去,现在皇上去世的事,还没人知道。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皇帝的印玺都在胡亥手里,决定谁当太子,就凭您和我的一句话。这件事您看该怎么办呢?”

李斯勃然大怒,说:“你怎么敢说这种亡国的话!这不是臣子该议论的事!”

赵高却不慌不忙,对李斯说:“您自己估量一下,在才能上和蒙恬比谁更强?在功劳上和蒙恬比谁更高?在深谋远虑、不出差错上和蒙恬比谁更厉害?在天下百姓的口碑中和蒙恬比谁更好?在被扶苏信任亲近这一点上和蒙恬比谁更胜一筹?”

这五个问题,每一句都戳中了李斯的要害。李斯虽然是丞相,却很清楚自己在军功、威望和与扶苏的关系上,都远不如蒙恬。赵高接着说:“长子扶苏要是继承皇位,肯定会任用蒙恬当丞相,您最终不可能带着通侯的官印回到家乡,这是很明显的事。胡亥仁慈厚道,可以立为继承人。请您好好考虑,做个决定吧。”

李斯沉默了。他一辈子追求的,就是“富贵到极点”的地位,要是扶苏继位,自己不仅会失去权力,甚至可能性命难保。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安危的权衡中,李斯最终选择了前者——他长叹一声,眼泪掉了下来,说:“唉!偏偏生在乱世,既然已经不能为守节而死,又能把性命托付给谁呢!”

得到李斯的默许,赵高松了一口气。三人立刻伪造了两道诏书:一道是立胡亥为太子,继承皇位;另一道是赐死扶苏和蒙恬。

诏书由胡亥的亲信送到上郡。扶苏接到诏书后,悲痛欲绝,马上就要拔剑自杀。蒙恬急忙劝阻:“皇上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疆,让公子您监督,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任务啊,可见对您的器重和信任。现在就凭一个使者带来的诏书,就要自杀,怎么知道这不是骗局呢?请您再向皇上请示一下,等请示的结果回来再死,也不晚啊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可扶苏却摇了摇头,说:“父亲要儿子死,还需要再请示吗!” 说完,就拔剑自杀了。蒙恬不愿意自杀,被使者囚禁在阳周(今陕西子长)。后来,胡亥即位,赵高又派人逼迫蒙恬自尽,蒙恬望着长城的方向,感叹道,“我有什么罪过,要落得无罪而死的下场呢?”随后又自认为因为修筑长城而撅断地脉,自己罪有应得,吞药自杀了。

当扶苏、蒙恬的死讯传到东巡车队,赵高、李斯、胡亥三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车队加快速度返回咸阳,公布了秦始皇的死讯,胡亥正式即位,就是秦二世。赵高因为“拥立有功”,被任命为郎中令,掌管宫廷侍卫,从此开始了他专权乱秦的历程。

秦二世元年(前209),咸阳宫的大殿上,胡亥斜靠在御座上,神色慵懒地对大臣们说:“君主之所以尊贵,就是因为只能听到他的声音,大臣们却见不到他的面,所以才称自己为‘朕’。我年纪小,刚即位,应该暂且躲在宫里,不要到朝廷上见大臣。”

这番话,正是赵高教给胡亥的。他很清楚,胡亥越躲在深宫里,自己就越能以“皇帝代言人”的身份掌控朝政。于是,他顺着胡亥的话往下说:“陛下说得对。陛下还年轻,不一定对所有事情都了解,现在要是坐在朝廷上,批评或提拔官员有不当的地方,就会在大臣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,这可不是向天下人显示陛下圣明的办法啊。陛下只要在宫里深居简出,和我以及宫里熟悉律法的侍从一起等待大臣奏事,事情来了就帮您斟酌处理。这样一来,天下人都会称您是圣明的君主了。”

胡亥非常高兴,从此整天躲在后宫,沉迷于美酒女色和玩乐,把朝政全交给了赵高。赵高则以“郎中令”的身份,自由出入宫廷,批阅大臣的奏章,任免官员,成了秦朝实际上的掌权者。

为了巩固权力,赵高首先把矛头对准了秦朝的宗室子弟和功臣。他对胡亥说:“先帝的大臣,都是天下世代有名望、有地位的人,他们积累功劳,代代相传,已经很久了。我赵高本来出身低微,全靠陛下的提拔,才坐到现在的位置。那些大臣心里不服气,只是表面上顺从我,心里其实根本不认可。现在陛下刚即位,不如趁这个机会追查郡县里郡守、郡尉中有罪的人,把他们杀掉,这样一来,上可以向天下人显示陛下的威严,下可以除掉陛下不喜欢的人。现在这个时代,不能靠文治,要靠武力解决问题,希望陛下赶紧顺应时势,不要犹豫,不然大臣们就会提前谋划反对您了。”

胡亥本来就对功臣和宗室各位兄长心存忌惮,听了这话,马上下令大肆诛杀。赵高亲自拟定名单,把秦始皇的十二个儿子、十个女儿全部逮捕,有的被车裂,有的被赐死,连他们的家眷也没能幸免。咸阳城外的杜邮亭,一时间血流成河,秦朝的宗室几乎被斩尽杀绝。接着,赵高又把目标对准了朝堂上的大臣。右丞相冯去疾、将军冯劫因为劝谏胡亥“停止修建阿房宫、减轻百姓的赋税”,被赵高诬陷为“谋反”,二人不愿受辱,都自杀了。而曾经和赵高一起谋划篡改遗诏的李斯,也成了赵高的眼中钉——李斯虽然在权力面前妥协过,却还有自己的底线,多次劝谏,这让赵高感到了威胁。

赵高设计陷害李斯,先故意在胡亥玩乐的时候,让李斯进宫劝谏,惹得胡亥厌烦;再向胡亥诬告李斯“他的儿子李由和陈胜、吴广勾结”。胡亥信以为真,把李斯逮捕入狱。在监狱里,赵高对李斯严刑拷打,李斯受不了折磨,被迫承认了“谋反”的罪名。秦二世二年(前208),李斯被判处“具五刑”——先在脸上刺字、割掉鼻子、砍掉左右脚趾,再拦腰斩断,最后把头颅砍下来示众,他的家族也被满门抄斩。

李斯死后,赵高被任命为中丞相,朝中无论大事小事,都由赵高决定 。官员的任免全凭他的心意,奏章的批阅全由他决断,连胡亥都成了他手里的傀儡。

秦二世三年(前207),咸阳宫的议事大殿内,赵高牵着一头鹿,慢慢走进殿中,向胡亥进献:“陛下,我最近得到一匹宝马,特意来献给陛下。”

胡亥揉了揉眼睛,看着眼前的鹿,笑着说:“丞相你弄错了吧?这是鹿啊,怎么说是马呢?”

热门推荐